• 开心快报

    宝宝识字一定要以写字相伴随吗?


         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是以宝宝识字为开端,识字又一定是以写字相伴随,而且是以写字来强化和巩固识字。这是因为在以书写为主要表达、交流方式的时代,特别强调汉字书写技能的培养,甚至“写字”也成为“学问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以前,接受过传统教育的人,学问大小不论.字是一定写得很好的。现在却不这样认为,书写能力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,整个社会不再很重视写字的基本训练。我们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专门去练“写字”,以获得写字的技能。从而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,去做创造性更强、更重要的事。但我们的学校教育仍然还是把“识字”与“写字”看做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,仍然还是以写字来强化和巩固识字的。好像一个汉字的外形特征和书写规律要比其所具有的意义更重要。

        单纯从宝宝识字能力来看,3-4岁的幼儿就已经有能力学习认识汉字了。这是由于,每一个中文方块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图形。识字,实际上就是辨认特定的图形。这种图形辨认,基本上是听觉信息指导下的视知觉的一个模式识别过程。3一4岁的幼儿,其感知觉能力已基本成熟,形象思维业已达到一定水平,视觉识别与辨认能力也迅速发展起来,简单的视觉图形辨认已不成问题。同时.3一4岁儿童,求知欲望极强,对什么东西都极感兴趣。可以说,这时是学习认识汉字这种方块字的最佳时刻。但我们的教育却把这极为宝贵的几年时间白白浪费了,一定要等到儿童6一7岁,上了小学以后才以正规的教育形式教宝宝识字。而且识字一定要以写字相伴随,以写字助识字。
        另一方面,6一7岁儿童.其身心发展正处于迅谏成长的时期,虽然像跑、跳这样的大动作技能已接近成熟水平,但他们的精细动作能力,尤其是涉及到手部小肌肉群的动作技能,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。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手指和手腕,准确完成一些细微的手指动作。按着现行学校教育的要求,6一7岁儿童一上学,就要拿起细细的铅笔,在小小的方格里写字(现在的铅笔是越来越细,练习本的方格也是越来越小)。而且还要写得横平竖直,方方正正。因此,刚上学儿童开始学习写字时,任课教师必须要下大力气,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,帮助学生写好字。否则,字写不好不说,还会养成弯腰、耸肩、斜颈、低头等一些不良的书写姿势,很容易出现近视、弱视、斜视等眼科疾病。但一个老师面对全班50名学生时,他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,给每位学生以必要的指导。
        我们是否能考虑,把“识字”和“写字”做一定程度的分离,不要一开始识字就一定要伴随着写字不可。一个儿童在3一4岁时,就可以借助于已经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形辨别能力,学习认识汉字。但这时只是识字,却不用他们学习写字。“早期宝宝识字”,可以使“阅读”活动得以提前。一个儿童在6一7岁正式上小学,接受正规学校义务教育之前,就可以有阅读简单儿童读物的能力。有了这样一些学习书面语言的初步经验,为上小学之初学习汉语拼音提供相应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,在一定程度上,可以解决小学生一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时出现的各种困难。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,学生还可以自己通过阅读去获得信息,接触大量的课外、校外知识经验,并可大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,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。
        另外,一旦把“识字”与“写字”做一定程度的分离6一7岁儿童上小学后,址初学习书写汉字,也不必一定要与识字联系起来,不必一定要用“写字,来强化“识字”。因此,这时“写字”的目的,就不只是为了提高识字的效果,而完全是一种独立的“写字”活动。这样,小学生刚开始学写字,最好不要用铅笔写在小小的方格里,而是以站立的姿势,用毛笔写大字。这种做法,一是把“写字”真正当作一种技能来学习和掌握。况且,汉字的特点,造成了除非经过写毛笔字的专门训练,否则学生的汉字始终都写不好。二是身体大肌肉群的发育,及其运动能力的成熟,要早于手指、手腕的小肌肉群。“用毛笔写大字”,主要是利用手臂、腰身的这些大肌肉群力量。这样的训练,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,也应该要容易掌握一些。小学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,他们做事是喜欢成功的。容易做的事,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功。经常有“成功”的体验,那他们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都将会提高。同时.在正确的指导下,“用毛笔写大字”,也可以避免一些不良姿势与习惯的形成.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。
     
    2010-2014 喜阅信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 沪ICP备 12035234 联系电话:400-666-8888 (周一-周日 9:00-21:00) 客服QQ:(周一-周日 9:00-21:0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