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心快报
多样化的不同识字方式能促使宝宝爱上学习
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,而且是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的第一步。但对低年级孩子来讲,识字量大,内容枯燥,易混淆,易忘记,这是识字中最大的难题。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也指出:“小学第一学段(一、二年级)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—1800个,其中800—1000个会写。”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50%还多,不仅要让宝宝识字,而且要激发宝宝识字的兴趣,让孩子喜欢识字。那么,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水平和质量,让孩子喜欢识字呢?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。
一.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宝宝识字的兴趣
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。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,特别是低年级学生。刚刚从绚丽多彩的游戏、玩耍的世界踏入校门,如果他们稚嫩的身体被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,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,而且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。因此,要尽可能通过识字游戏如(识字游戏大全)、识字软件下载、表演、儿歌、操作、动手模拟等活动,让他们的眼、耳、脑、手、口等一齐“动”起来,以“动”激活识字教学。
1.画图猜字谜识字游戏
比如在学习“景”字时,可以用简笔画画出北京天安门,然后在天安门上画一轮太阳,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,然后再给“景”字加一片阴影,孩子就可以由此得到一个“影”字。在对比中,学生既学会了两个字,又区分了两个字的不同。在学习“们”和“闪”时,可以编出“一人在门外,一人在门里”的谜语让学生一谜猜两字。在学习“想”时,可以编“木目相连再加心”。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,而且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。儿童喜欢模仿,喜欢表现,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编字谜游戏,比如他们编出“一条白毛巾,挂在木头上(棉)”;“二木(目)相加不成林(相)”等等来互相猜。学生在编字谜过程中,思维进入一种积极状态,何愁记不住这些字呢?
2.小小魔术师
在小学的第一阶段,孩子已经掌握多种识字方法,会运用“加一加”、“减一减”“换一换”等方法变幻出新字。如学习了“木、日、口、王”等字后,加一笔或两笔,可以变成新字;学习了“方、玉、公”等字后,减一笔,也换成了新字。学习“令、青、皮、丁”后,可以加偏旁,学习“晴、汗、跑”后,可以换偏旁……在游戏过程中,学生既巩固了旧字,又认识了新字。
3.看字形,猜意思
利用汉字偏旁、部件卡片,让学生通过组合新字进行识字游戏,也可以出示偏旁和部件,请学生组合成另外的生字。让学生观察字形,从偏旁着手去试着理解字意。比如,“清”和水有关;“睛”和眼睛有关;“请”和语言有关;“晴”和太阳有关等等。这样识字既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,又避免学生写错别字了。
4.利用多媒体识字
儿童天生对色彩和动态事物比较敏感,那么在教学中,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,让学生观看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。如教学“日”“月”、“禾”、“火”、“山”等汉字时,可先出示它们的象形字。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,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,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,富有动感,在使学生产生神秘感的同时,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。实践证明,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,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有效激发其学习汉字的欲望。
5.儿歌识字法
低年级学生对谜语和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有浓厚的兴趣,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合特点编一些孩子好记易背的儿歌,然后让孩子边打节拍边说唱。如“聪”,可以这样编:“小聪明,耳朵灵。会听课,总专心。”又如:“见山是山岭,遇金有铃声,有水会变冷,用手把物拎。”再如:“有水把茶泡,有足快快跑,有衣穿长袍,有火放鞭炮。”学生把顺口溜记住了,字也就认识了,真是要形有形,要义有义。
6.表演识字法
在识字教学中,还可以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,引导学生想象,给生字配上“动作”。如教学“跳、扔、举、拍、扫、洗、刷、端”这些字时,学生运用想象,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,使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,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,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。又比如在学习“低”和“底”时,先教学生理解字的意思,然后老师说出一个词,学生说出字,边说边做动作。这样既检查了孩子对生字的掌握程度,又检查了其对字义的理解。此外,还可以采用联想法、讲故事法、偏旁归类法等来帮助孩子记忆生字。
二.正确传授基础知识,培养识字能力
1.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,学习资源十分丰富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识字材料,如学校的标语、宣传栏,家里的购物袋、报纸,街上的广告、牌匾等,都是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的识字资源。把所学的生字放到新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再认识、再巩固。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,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,其余学生就能相继回忆起,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。我常引导学生回忆或要求他们平时见到认识的字读给身边的人听。
2.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,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。让学生学会分解合体字,学会观察汉字,能比较形近字,运用知识迁移等等。要促使学生由“学会”变为“会学”,由“被动地学”变为“主动地学”,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,提高学习效率。因此,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,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,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,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,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。
三.建立竞争机制,激发学生潜能
在教学过程中,还可以针对学习内容,制定识字目标,鼓励学生在课外识字,定期展示学习成果,评选出每期的识字能手、识字小行家、识字天才等。例如,让学生展示各自认识的同学的名字或朋友的名字,评选优胜者,并给予奖励。这样,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会了好多字。在此基础上,再鼓励他们扩大识字场所,如通过家庭、街道、学校、电视广告、电视字幕、报纸杂志等进行识字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四.在阅读中识字
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他们学得快、忘得也快。为此,除了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外,还要让生字复现,增加识记次数。可推荐学生阅读带拼音的儿童读物,朗读背诵古诗或儿歌等,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,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。”现在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几本书。图书馆也有大量的藏书,并且经常对学生开放。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。
五.贴近生活,联系象形字,主动识字
小学生识字,并不是从零开始的。研究表明,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有1000多个与汉字相对应的事物。如果能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象形字联系起来,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,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,使学生对字产生亲切感,提高识字效率。比如学习“排”字,先让孩子知道竹排是江南的一种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,同船的用处一样,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竹排的样子,学生说出竹排是长方形的,竹排是用竹竿做的,竹排是用绳子绑着竹竿做的。接着联系“排”字的偏旁是提手旁,是因为竹排是用手划的,而“排”字后面的“非”就像竹竿和捆绑的绳子。于是,“排”字随着这个有趣的画面,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。学生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,又很快理解了字义。
通过教学实践,我深深地感受到:只有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,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,在游戏中掌握知识,才能化被动为主动,构建愉快的识字教学。
2010-2014 喜阅信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 沪ICP备 12035234 联系电话:400-666-8888 (周一-周日 9:00-21:00) 客服QQ:(周一-周日 9:00-21:00)